2020年8月2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铁峰分局破获一起特大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抓获以柴某为首的10名犯罪嫌疑人,本案主犯柴某共计诈骗公民财产80余万元,受害者遍布全国9个省市。
本案中,柴某先从新闻报道中,提取重大新闻事件,偷换概念后衍生出诈骗模型,再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诈骗形式。
而受害人牛大爷与柴某的信息来源均来自同样的社会新闻,柴某关注到受害人强烈的爱国情绪后,将自己偷换概念衍生出的诈骗模型散播给受害人,令其误认为消息的来源真实,从而上当受骗,这也是几乎所有的民资解冻类骗局的诈骗模型。
柴某利用一些媒体发布的新闻来影响群内被害人,达到让他们对自己编造的谎言深信不疑的目的,这种行径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
被欺骗的这些中老年人,至今仍被蒙在鼓里,不愿醒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演播室现场就请来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铁峰分局的孙副局长来到现场,为我们答疑解惑。
主持人:这类民族资产解冻的案子,这几年可谓是层出不穷,新闻的有关报道也是铺天盖地,但是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中老年人被骗,究竟为什么这些老年人会一次又一次的被此类骗局所害呢?
孙副局长:民族资产解冻是一种以返利为诱饵,传销为手段的混合性的犯罪。这些案件的受害者大多是中老年人。受骗的中老年人都已退休或面临退休,有大量的时间,有人脉资源,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养老的生活有所焦虑,希望发挥余热。
但他们防骗的意识并不高,信息闭塞、缺乏学习能力,通常这部分中老年人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比较浓,比较容易激发。同时,这类骗局往往也是通过亲友或熟人点对点的进行传播,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洗脑的效果。
主持人:这类案子背后有什么样的危害性呢?
孙副局长:民族资产解冻这个骗局的历史其实已经很悠久了,虽然此类案件的骗术并不高明,但其危害性却极大。犯罪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及政府的要员,一是损害国家的名誉,二来也是损害这些执法部门的名誉,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安定。
同时,陷入骗局就一定会造成经济损失,而此类案件的受害人以老年人居多,老人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一旦被犯罪分子骗取,很难接受这样的打击,不但经济上遭受损失,精神和身体上也会受到伤害,后果十分严重。
主持人:法律上是怎么样来判定这一类骗局的?
孙副局长:像本案中柴某及团伙利用伪造的公文诈骗了80余万人民币,这在咱们刑法中已经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主持人:对于民族资产解冻骗局,您对我们的观众朋友有怎样的建议和忠告呢?
孙副局长: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凡是以民族大业、精准扶贫、养老帮扶、慈善富民等项目为名收取会费报名费等费用的,都涉嫌诈骗,发现之后,一定立即要向公安机关举报。
广大网友,特别是中老年人,不要轻信他人,不要去相信所谓的寻宝解冻,更不要有以小博大“一夜暴富”的想法,面对可疑并承诺巨额回报的投资理财,要高度警惕,切勿相信,谨防被骗。
贪婪侥幸又是人性中共同的弱点,一旦骗术契合了某种人性弱点中的渴求,当事人就可能入瓮,我们不能残忍的去苛责牛大爷这一类深陷骗局的受害者多长点心,毕竟骗子们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动辄拿政策爱国说事儿的话术,对曾习惯那套话语的老人来说可能全无免疫力。
而这也提醒了我们,反诈骗就要不断的向社会揭露各类骗术,从技术层面治理诈骗,更要关注人们的心理弱点,别让年轻人做白日梦,也勿使老人因为消息闭塞,掉入被利用与被蛊惑的陷阱。
文章来源:鹰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