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未来集市  养殖骗局  微信骗局  深圳  迪咔商城  电信诈骗  淘宝骗局  未来集市骗局  区块 

进入第三次洗牌期,直销的出路在哪里?

   日期:2021-03-02     作者:chapianju    浏览:2    评论:0    
核心提示:[欢迎阅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权健、华林两家公司大厦倾倒时,许多人以为这只是两家公司的事情,等屋子打扫干净后,又可以重新热热闹闹的。谁也没有想到,如今直销行业已经洗牌大半。




260+家申牌企业退场 10+拿牌企业离场

8成企业业绩腰斩 近半砍掉直销业务


洗牌的第一波是从申牌企业开始的。当一个行业不再有新鲜血液注入的时候,就是缺乏吸引力的时候。2019年4月,当商务部发出通知,申牌企业可以退回申请书、退回保证金时,大概没有人意识到,这是申牌企业退场的标志,毕竟很多企业内心是十万个不舍得的。直到这一刻,很多企业的领导人依然希望能够借助直销改变企业的命运。这些企业有260多家,其中不乏对直销有浓厚兴趣的传统药企巨头、外资直销巨头,一些外围的微商公司原本寄希望于用直销牌照和微商结合,在这时也知难而退。当时采用了分批退回的做法,所以这次清退进行得很顺利,基本没有在市场上掀起什么风浪。


第二波是一些企业卖壳变现,或“人走壳留”,或出走海外。这其中包括雅芳、山东某公司、广州某公司、南京某公司、广州某公司、广东某公司、吉林某公司、山东某公司、广东某公司、上海某公司、海南某公司、上海某外资公司等超过12家公司,这些企业的市场团队先后整体流失。他们有的本来就拿牌不久,全面整顿后启动更加无望,只能卖壳求生存;有的是长期无法启动市场,导致亏损严重、团队无法维持;有的是市场团队整体转入微商公司;有的是整个市场团队、管理团队打包出走。


第三波是身处漩涡中的企业或倒闭、或关停中国市场。除了权健华林,还包括广东某公司、天津某公司等。当事企业由于卷入非法传销、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财务造假、违规用地等案件,多名涉案人员被判刑罚款,导致企业关停,直销业务关停,或遣散团队出走海外。从巅峰陨落,这些案例警醒人们红线不可触碰。


第四波是,经过全面整顿后,剩余的直销公司回归到“店铺分销+单层次直销”,有的直接转型做店铺、电商、社交电商,并把重心转移到了新的业务版块。只有几家过去注重品牌积累、走多渠道的公司,因为疫情经济的刺激,能够保有大部分的业绩,但内部均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市场收缩。“去直销化”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做法。


此前一直在业内酝酿的放开多层次、修改两个条例的呼声,以及监管部门试图实施的申牌制度、服务网点方案的改革工作,经过全面整顿和2020年的疫情之后,也基本停滞了。


在1998年、2005年之后,直销这个行业迎来了第三次洗牌期。


30年3次洗牌,直销到底怎么了?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在此之前的两次洗牌。


1990年,广州雅芳合资公司成立,标志着直销正式传入中国。从这时起,这种不论出身、不设门槛,唯业绩论收入,只要一款摇摆机、卫生巾就可以卖疯的销售方式,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靠“人网”拉动,居然在短时间内造就几个“传销小镇”,在这之后,一些地方很快崩盘,许多人投资血本无归,还产生了一些群体事件。鉴于这种失控的局面,1998年,直销被“一刀切”,所有的直销活动归零,这一时期成立的一些公司也随之关闭、消失,或退出直销,如娜丽丝、康富德、苏州百美等。这是第一次洗牌。




此后,一批企业在“店铺+雇佣推销员”、单层次直销的限制条件下,陆续开展经营。这时做直销被严格限制必须开店铺、雇佣推销员、固定的报酬比例,并且被批准的只有少数十多家企业(以外资为主)。特百惠、立新世纪、仙妮蕾德、日晖等一批企业,因为担心政策变化、未来不明朗,在两个条例出台的前夜或不久后离开中国,或者转入纯店铺分销模式。


2005年,《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出台,直销成为一个特许经营行业,直销市场再一次“洗牌”。


所有企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申请直销牌照。在那时,牌照就是“王炸”,有牌照就可以整合无牌公司的资源、团队。直销、保健品、化妆品的各种要素被直销牌照来了个资源重组。这次洗牌,那些厂子规模小、资金小、资质不够、信誉差、根子不深的中小企业出局,而大量传统企业则涌入直销。第一批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成为了市场红利的最先受益者。在巅峰时,一家公司业绩从2000万元增长到2亿元只需要2年,而整个保健食品市场的TOP10企业中,有7家是直销公司,超过15家直销公司店铺的数量逾2000家,有的公司店铺更多达2.6万家,直销成为保健食品的主要营销渠道。




但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夸富、涉传、直销行业形象偏低等乱象,导致2018年底权健事件爆发。2019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13部门发起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权健、华林等公司企业领导人、系统领导人因组织领导传销获罪,对市场形成了强烈的震慑力。随后,又不断爆出多家企业积压的违法违规事件,超过15家直销公司陷入涉传、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媒体漩涡当中,导致直销市场陷入萎靡。这就是今天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洗牌。


本轮洗牌过后,直销将走向何方?我们还能讲回过去的故事吗?


直销洗牌期,为什么做保健品的人却更多了?


众所周知,本轮洗牌,直销行业从巅峰跌到谷底,主要原因就是以直销方式为主的保健市场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太过于普遍,好经被一张嘴给念歪了。




那么,只是直销出现了一张歪嘴的现象吗?当然不是。今天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夸富等乱象同样在电商、微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中出现。今天,这些问题仍然受到关注。所以,“歪嘴”整治不局限在一个行业,也不局限在一时。那么,“洗牌”过后,该打什么样的牌,未来的直销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先来看看,是不是直销市场洗牌时和洗牌之后,保健市场就萎缩了呢?不是。至少想分蛋糕的人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而且是历年之最。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目前我国经营保健品的企业超过了56万家,其中以营销型企业为主(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这类企业占比超7成,又以中小型企业为主(67.3%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而健康产业的持续增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人才涌入。从2014年以来,我国保健品相关企业(全部状态)的年度注册数量骤升。2019年,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达11万家,为历史最多。截至2020年9月30日,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前9个月新增8万余家保健品相关企业,较2019年同比上涨9%。尽管保健品和直销市场处于极低谷期,但丝毫不能冷却投资者的信心,反倒被许多新投资者认为是抄底入场的时机。这些企业没有涌入直销,而是去了新的阵地。


为什么会这样?至少有三个大蛋糕正在吸引他们。


一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层。保健品的主力消费人群通常被认为是中产阶层。目前,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在2亿人左右。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下,未来中国将形成一个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产阶层,而当前正是最快的中产扩张期,这个阶层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意味着保健品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二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银发经济。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发展银发经济视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




三是全球最大规模的90后、00后亚健康人群。今天,在各种现代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低头族”“脱发族”“过劳肥”“熬夜党”等亚健康人群急剧增长,而年轻人很早就懂得了健康养生,这个亚健康市场潜力巨大。


与之相关的是,年轻人对保健并不排斥,但是他们所推崇的已经不是开会、会销、复制、系统化运作、封闭式教育培训的营销方式,而是更加新潮、更加宠粉的方式。历次“618”、“双11”中,都可以看到保健品特别是轻保健类的产品火爆。


简而言之,不是保健市场低迷,而是别人可能去了另一个战场。


我们需要赋予直销新的意义,才有可能让直销成为未来健康产业的主战场。


洗牌过后,直销该如何蜕变?


首要任务是打破各种制度性因素和思维惯性造成的封闭,弥补直销与其他商品流通方式之间的割裂。




过去,我们靠制度手段对直销进行严格的监管,这固然能维持市场秩序,但无形之中造成了直销对市场趋势的反应滞后,与新技术、新模式的融合滞后。例如早期互联网兴起时,许多直销企业不敢开网店,因为面临着违规跨区经营的风险。


在一些能够通用的领域,把直销业态割裂出来,对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例如,你很难想象,今天还有哪一个行业,在产品符合各项资质的条件下,会限制销售人员只能在城市的某个区卖货,不能在另一个区卖货,只能卖牙膏,不能卖牙刷,还必须租一个店铺作为服务网点,即使不赚钱也不能关店,有的地方甚至还实行服务网点只能服务,不能卖货。直销产品的范围被限制在固定的品类中,导致产品固化,缺乏创新。企业为了上架新产品,只能自建生产线,没有办法交给更有效率的人去办。这些制度性的因素导致直销企业的“脚”越来越重。


长期的惯性思维导致直销的文化太过于封闭,这也是直销容易被诟病的地方。我们过去依靠系统化运作,团队复制,频繁的线下会议、教育培训,封闭式的团队文化来拓展市场,形成了自己的小环境,形成了直销的系统文化、销售文化。但是,越是割裂,就越是封闭。在过去网络不发达的时代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在今天的时代正在被消费者远离。




而一些人为了追求业绩,“乱念经”“瞎念经”,就导致了乱象丛生。还有,太过于倚重传统的经销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企业为了照顾传统经销商的利益,怕和经销商争利,不在电商平台开官方旗舰店、不开网店、不在线上卖货,导致错过了和新营销方式融合的机遇。


本轮洗牌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企业不再把直销作为唯一的主营业务,或者不以“直销”作为自己的标签,更加强调产品型公司的属性、公众型公司的属性,产品的推广不再盯着经销商的需求转,而是盯着公众的需求转。其实,这个策略一些有先见性的公司已经实施了许多年,而本次洗牌中能较快恢复的正是这类公司。


本轮洗牌,既是洗掉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牌,也是洗掉那些还沉迷在旧直销思维里面的牌,也是打破直销与其他商品流通方式之间割裂的机会。未来我们很难做到把直销作为唯一的业务方式来经营,只有将直销定位为商品流通方式中的一种,让它“泯然于众人”,和更新潮的产品理念、营销工具、营销方式相融合,才能赋予直销新的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次洗牌,既是淘汰掉踩踏红线的市场主体,也是让企业离开单一的直销业务、打破割裂,拥抱新营销方式的机会。



文章来源: 直销中国周刊

 
专注骗局揭秘,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防骗网
 
更多>同类骗局库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骗局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查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