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直销行业中,有几个主流的制度模型,其中矩阵模型用量并不多,但是在新兴的社交电商中,确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所谓矩阵制度,核心思路是限宽或限深,每个人可以从自己的几代下线的业绩中提取一定的收益,如下图所示:
现在假设奖金的计算方式是可以从两代下线的业绩中提取10%,所以A的奖金是:
B*10%+C*10%+D*10%+E*10%+F*10%+G*10%
=1000*6*10%
=600元
按现在的逻辑来分析,没有什么问题,A加入后,只要再协助公司推广,有新的业绩进入,A就会产生收益了。
但是问题来了,人们本身在参与这种事业的时候,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只要不是偷的,不是抢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大家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所以当A推荐了B之后,B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做法来强化自己的收益,因为公司总的拨出固定,如果B的收益加大,可能就会减少A的收益了,如下图:
在此图中,B推荐了20个新的会员,A的收益为:
20*1000*10%=2000元
B的收益与A相同,为:
20*1000*10%=2000元
现在B换一个打法,自己再多报一单,夹在自己和C的中间,如下图:
那么对于新生业绩来说,受益人变为B和B1两个点位,而A则无缘C的业绩,但是事实上,B和B1是同一个人,所以受益人为B自己,也就是本来可以由A和B分享的奖金,现在全部由B一个人得取。
B很聪明,用这种很小的投入,就轻松的把A给打败了。但是什么都是可以复制的,在B享受着成功的快感的时候,他的下线也可以学会这种策略,从而在不久的将来削弱B的收益。如果团队中都按照这种方式来复制的话,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曾经有一个蒙古的客户,采用这种矩阵做了一个商城,但是事实也是,很多会员都是自己加一些点位来将上级的利益截断,当然我觉得他们还是很和谐的,下线甚至会直接和上线声明此事,上线也不是太介意。这种和谐的前提是,他们的商城只是直销的一个附属,而不是大家利益来源的全部,如果大家的收益完全来自于商城的话,这种争抢可能就不会再这么的和谐了。
我们还有一个俄罗斯的客户,本来准备在市场上推广这种制度,把线下的医疗中心、医院的各级工作人员串联起来进行辅助销售,但是也是因为大家担心这种截断会造成后期的各种不愉快,后来就没有再大力去推广。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处理呢?因为这种制度模型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硬伤,所以本质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只能迂回处理。
产品导向
大家之所以在利益分配的时候不断的争抢,还是因为大家对利益看的比较重,这也就说明,大家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在不断的下降,那么反过来,如果想让人们淡化利益分配中的纠结感,就要不断的提升产品质量,让大家的关注再重新回到产品本身,就可以不再纠结了。随着产品的不断优化和质量的提升,也会引入很大非经营性的纯消费型人员,这些人对于利益分配毫不在意,而他们将会对他们的推荐人带来更大的潜在收益。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家一起回归本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加大纵深
在直销行业里面,矩阵制度一般深度会定在15代左右,这个深度来说,人们自己串串儿的可能性就大大的降低了,但是对于商城或社交电商这种简单的模型来说,此方式并不是太适用。
原点活跃
对于某个点位来说,如果想得到收益,必须保证这个点位在当月有一定的消费,如果长时间消费,则产生的收益将无法得到。这种做法比较强势,在社交电商这种弱制度模型中,也要慎用,但是总体来说,多劳多得到也无可厚非。
原点升级
要想拿到深层次的奖金,需要本人累计消费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比如刚加入的会员,不能得此奖,累计消费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从第一代提取收益,当累计到更多的消费的时候,可以提取第二代。这种方式也是鼓励大家自己消费的方式,只有自己的消费够了,才有话语权去推广产品。这种方式的复杂度会有所加大,但对于理性事业来说,还是值得一试的,相信大家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几种处理方式也只是一个参考,哪个适合哪个不适合,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文章来源:七星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