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代理维权”是近年来金融行业消保领域治理的一大顽疾,逐渐呈现出地下化发展趋势,有的甚至还形成了相关灰黑产业链。在加强“非法代理维权”黑产治理的背景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奇富科技(原360数科),通过暗访调查、机构走访调研等方式,拆解金融黑灰产业链,并于近日发布《“非法代理维权”治理调研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非法代理维权”黑色产业链如何运作?课题组总结了三大典型模式。一是拉人头参与“反催收”。这种模式将负债人转化为新的获客渠道,让上当的负债人继续拉人头加盟、拉客户牟利。二是恶意引发客户与平台间矛盾。非法代理维权团伙在各种直播平台通过展现伪造的暴力催收聊天记录,恶意制造客户与平台的矛盾,通过受众的“误解”来引流,并达到其造谣获客的目的。三是水军账号伪装负债者,在社交平台分享经验诱导获客。
此外,《报告》还根据机构调研反馈,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建议,以期为监管侧和行业机构侧未来治理“非法代理维权”黑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线索。
暗访:不用还利息还能挣钱?当心误入传销骗局!
2022年下半年,“非法代理维权”黑产衍生出不少更为隐蔽的展业形态和方式。这些非法组织或个人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推出“代理投诉”“代理退保”“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等所谓“代理维权”服务诱骗消费者,名为代理维权,实则牟取非法利益。在此过程中骗局丛生,大量负债人因为轻信“非法代理维权”承诺而被骗取金钱、个人隐私信息等,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调查发现,一家名为“富猫法务”的公司以普法培训为幌子,展开反催收培训和业务。其在各种社交平台使用“成功协商分期还款”“利用法律知识维权”“合理退回利息”等话术吸引负债人成为VIP会员学习他们的“普法课程”。客服会鼓励VIP会员拉更多的人来学习,平台为不同的课程标注了不同的分销推广费用,课程内容空洞,实际上只是为了“揽客入伙”。这时法务老师会解释称,需要给每一位客户单独做定制方案,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收费标准1980元-8000元不等,以欠款费用多少来分成了几个等级。
“富猫法务”网贷、信用卡咨询业务收费标准
有负债人爆料称,“富猫法务”的套路就是以能帮人退息方式吸引人去听讲座,接着忽悠客户说“不只可以帮你把被银行多收的利息退回来,还能靠这个挣钱。”据称,“只要入户投钱,交8000元到9800元不等的费用成为合伙人,或者交五万块钱在公司有个户头就可以成立分公司,接下来就可以拉人来,给人办停息还款,或者帮拉到的客户退息然后跟他们五五分成。”这样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想转化负债人成为新的获客渠道,要求这些上当的负债人继续拉人头加盟、拉客户牟利。根据课题组调研,“富猫法务”的运营模式分成了五个层级,从VIP会员到地方代理人,层层分销,以不同的收费标准作为加入门槛。
“富猫法务”类微商传销运营模式
起底:“非法代理维权”如何公司化运作?
根据调研,这些“非法代理维权”组织逐渐形成公司化运作。这些公司往往以“债务咨询公司”“法务咨询公司”为名注册公司。据统计,市面上涉嫌教唆债务人非法代理维权的代理维权机构、花样繁多的“反催收”咨询中介在2021年增长了10倍之多。
调研中,一名“法务公司”离职员工A(以下简称“法务小A”)公开爆料了“反催收”行业的“潜规则”,从内部从业人员的视角,深入全面揭露了“债务优化”公司的违法套路。
根据“法务小A”爆料,其曾就职于一家名为“江西再无愁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法务公司,品牌名称为“债无愁”。该公司架构分为前端“法务顾问”和后端“法务老师”,其实就是销售和业务员。“债无愁”公司会结合负债人欠款平台和还款能力及诉求进行评估,共提供三种类型的“债务优化产品”。
“法务公司”结构和业务流程
如果负债人有充足的还款能力和结清需求,就与平台或银行协商一次性结清,减免利息罚息,按为负债人减免金额的30-40%收费;如果负债人有月还款能力,无法一次性结清,就与平台或银行协商将剩余本金分成XX期归还,按债务金额的5-10%收费;如果负债人还不起或无还款意愿,该公司还会收费帮助负债人处理应对催收、拖时间,随后以恶意投诉试图逃废债务,收费标准也是按债务金额的5-10%。
除此外,“债无愁”公司还存在诱骗、逼迫负债人与其展开业务的套路。如果“法务顾问”已经与负债人建立了联系却迟迟未能交定金确定合作,或负债人已经支付了定金但却迟迟不签约缴费。为了开单,该公司“法务顾问”竟冒充催收人员对负债人进行短信轰炸、电话轰炸,往往一边恐吓诱导一边兜售业务,逼得负债人不得不购买他们的服务。
套路:伪装负债者分享经验,诱导借款人参与非法维权
课题组调研发现,一些“法务公司”在知乎、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的进行了软性广告宣传。如在知乎这样的知识型问答社区,他们就以分享负债“上岸”经验为介质来植入宣传,直接推荐“法务公司”,或者隐蔽导流到私信、微信等渠道再进行宣传。
有“法务公司”建立了大量账号,一批账号提出一些以“信用卡和网贷逾期了怎么办”为主题的问题,再以另外一批账号在评论里面进行回答。还有“法务公司”在社交平台建立律所、法务咨询公司账号,以“法务”“律师”身份先向负债人普及知识,随后再进行业务宣传推荐。除了这种软性植入,还有“法务公司”只做了类似知乎问答的广告页面,以虚假问答页面进行展示,诱导借款人参与“退费退息维权”。
互联网平台上的软植入广告
根据暗访调研,《报告》还对“非法代理维权”组织展业的5大特征和套路进行了归纳总结:一是流量平台获客、私域社群诱导;二是教唆故意逾期,培训避债“技巧”;三是煽动反复投诉,层层施压达成目的;四是制假敲诈,层层抽佣收费;五是展业渠道愈发多元化、隐蔽化。
成因:黑产展业成本低,根除难度高
调研发现,2020年以来,“非法代理维权”黑产规模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长,全国有目前超过万家以“债务咨询”“法务咨询”为名头的公司,仅2021年成立的公司是过去10年总和的5倍以上。根据行业人士估算,“非法代理维权”黑产造成行业机构财产损失达数百亿级。
课题组发现,“非法代理维权”黑产产业链能在短短几年内地下化发展成这样的规模,有多重因素导致。首先,负债人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在自身债务无法清偿的情况下,轻信“非法代理维权”组织能为其处理债务问题,对于可能对个人征信造成的不良影响没有正确认知。其次,新冠疫情影响下部分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和意愿下降,延期还款和减免息费成为现实需求。另外,减免息费甚至不还款对部分负债人诱惑极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本身就有“逃废债”的企图,把“黑产”当成“救命稻草”,希望通过所谓的“投诉技巧”达到减免息费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从业者呈“专业化”发展趋势,很多曾经在金融机构、催收机构工作多年的从业人员离职后也成立了代理维权的机构来做“反催收”业务,甚至有不少专业律师也悄悄成为“反催收”组织中的重要一员。
此外,“非法代理维权”黑色产业链违法毁约成本极低,非法侵占利益巨大,但无论是监管还是法律层面,均对黑产缺乏界定和执行标准,不易从法律层面予以强力打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指出,非法代理维权名义上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实是利用漏洞骗取维权收益。打着代理维权旗号的犯罪分子,先以了解案情为由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身份证、保单等重要金融信息,然后利用消费者银行卡账户,截留占有消费者钱财,更有甚者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开展洗钱等违法活动。目前,非法代理维权已成为一个灰色产业,亟需进行治理。
治理:监管频频发声严查黑产,“新规”已在酝酿中
针对“非法代理维权”,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并联合公安等部门、行业机构发起了专项治理行动,多起违法案件已被侦破。
2020年,“打击恶意逃废债”内容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的两年监管频频发声严查“非法代理维权”黑产。2022年11月,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关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要求互联网平台对“反催收”“代理维权”“停息挂账”“征信修复”相关内容加大审查力度,实现精准打击。
此外,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针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对发布内容审查不力的问题草拟了《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活动认定指引(内部过程稿)》和《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互联网信息发布基本要求(内部过程稿)》。
这两份内部过程稿明确,以“逃废债务”“全额免息”“专业反催收”“维权不成功不收费”等夸大性的标题为噱头,都被视作是“非法代理维权”。如果代理维权主体故意隐瞒真实主体信息,比如冒充法律工作者,明示或者暗示与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等有特殊关系,假冒或假借社会知名人士的名义进行宣传等,都被视为非法行为。
对于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活动的认定,监管部门还拟从维权手段、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收费行为等方面,对“非法代理维权”进行认定。接下来,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将从制度建设、身份认证、信息发布内容、动态管理、付费导流等多个方面,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对“反催收”广告的治理。
对于“非法代理维权”黑产的治理,尹振涛表示,净化金融市场环境,遏制非法代理维权,需要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整个行业层面来完善监管制度体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应该通过一些科技技术手段,通过预警提示,不断发现可疑线索,这对净化整个金融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
来源:南方都市报
普宁市融媒体中心整理
更多防骗文章
反诈咨询戳下方
欧易OKX官网注册:立即前往
欧易OKX安卓下载:立即前往
欧易OKX ios下载:立即前往